帮助你了解自己的盲点 扫除心中的地雷 临终成功感应道交 蕅益大师把佛法修学的目的定为“破妄显真”四个字,也就是破除虚妄、开显真实。
在此基础下,佛陀的教法有三个重点:
第一“小乘”法门,强调业感缘起,断有漏的业力、轮回,但缺点是它的人生观是对立的,只能够破除虚妄,没有办法开显真实;第二“大乘”强调一切唯心造,是一个平衡中道的思想,其中又分出了两块,一是圆顿法门(如《楞严经》《法华经》),好处是在成就真实的功德,非常直接了当,但是在破除虚妄就相对不足;
二是次第法门,也就是唯识学,跨越了破除虚妄跟开显真实,很务实地从凡夫的心——阿赖耶识出发,开显菩提道;往下兼带小乘的业感缘起(破除虚妄),往上通达大乘的真如缘起(开显真实),所以唯识学的赖耶缘起,可以说是大小乘中非常重要的桥梁,若把唯识学好了,所有的佛法就更容易融会贯通。
一个成功的佛弟子,就是很快可以了解自己的盲点、掌握自己需要什么法门,唯识学针对凡夫内心活动的状况,做一个深入的探讨,让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调伏自己、扫除心中的地雷,并结合忆佛念佛,临终成功感应道交。
| 卷次 |
線上聽經 YouTube |
聲檔 MP3下載 |
影音 WMV下載 |
講義 |
課程講記 |
複習提綱 |
名相解釋 |
註記 |
| 簡體 |
繁體 |
簡體 |
繁體 |
| 講記全冊 |
|
|
|
|
|
|
|
|
|
|
| 001 |
|
|
|
|
|
|
|
|
|
第1集
|
| 002 |
|
|
|
|
|
|
|
|
|
第2集
|
| 003 |
|
|
|
|
|
|
|
|
|
第3集
|
| 004 |
|
|
|
|
|
|
|
|
|
第4集
|
| 005 |
|
|
|
|
|
|
|
|
|
第5集
|
| 006 |
|
|
|
|
|
|
|
|
|
第6集
|
| 007 |
|
|
|
|
|
|
|
|
|
第7集
|
| 008 |
|
|
|
|
|
|
|
|
|
第8集
|
| 009 |
|
|
|
|
|
|
|
|
|
第9集
|
| 010 |
|
|
|
|
|
|
|
|
|
第10集
|
| 011 |
|
|
|
|
|
|
|
|
|
第11集
|
| 012 |
|
|
|
|
|
|
|
|
|
第12集
|
| 013 |
|
|
|
|
|
|
|
|
|
期中研討_1
|
| 014 |
|
|
|
|
|
|
|
|
|
期中研討_2
|
| 015 |
|
|
|
|
|
|
|
|
|
第13集
|
| 016 |
|
|
|
|
|
|
|
|
|
第14集
|
| 017 |
|
|
|
|
|
|
|
|
|
第15集
|
| 018 |
|
|
|
|
|
|
|
|
|
第16集
|
| 019 |
|
|
|
|
|
|
|
|
|
第17集
|
| 020 |
|
|
|
|
|
|
|
|
|
第18集
|
| 021 |
|
|
|
|
|
|
|
|
|
期中研討_3
|
| 022 |
|
|
|
|
|
|
|
|
|
期中研討_4
|
| 023 |
|
|
|
|
|
|
|
|
|
第19集
|
| 024 |
|
|
|
|
|
|
|
|
|
第20集
|
| 025 |
|
|
|
|
|
|
|
|
|
第21集
|
| 026 |
|
|
|
|
|
|
|
|
|
第22集
|
| 027 |
|
|
|
|
|
|
|
|
|
期中研討_5
|
| 028 |
|
|
|
|
|
|
|
|
|
期中研討_6
|
| 029 |
|
|
|
|
|
|
|
|
|
第23集
|
| 030 |
|
|
|
|
|
|
|
|
|
第24集
|
| 031 |
|
|
|
|
|
|
|
|
|
第25集
|
| 032 |
|
|
|
|
|
|
|
|
|
第26集
|
| 033 |
|
|
|
|
|
|
|
|
|
唯識學與淨土念佛法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