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的意義與方法

皈依是佛弟子修行的根本   善業若不與三皈依相應   就是外道法

為什麼要皈依三寶?如果生命本來就很圓滿,那就不需要皈依了。皈依的意義是希望對生命有所改造,希望有更好的人生,但是卻無法達到目標,這時我們祈求三寶的救護。

道宣律祖講一個譬喻:有一個人處在惡勢力大國王所控制的國家中,長時間遭到國王的主宰,身心備受逼迫。他希望能改變環境,到另一個安樂的國家,希望獲得善良國王的救拔保護,遠離逼迫傷害。這善良的國王說:「你想要遠離痛苦,來投靠我,我有兩個條件:第一、莫出我境,第二、莫違我教。能達到這兩個條件,我一定可以救拔你。」我們苦惱的眾生,無量劫來被心中欲望的魔王所控制,有欲望就容易造業,造業就召感痛苦的果報。雖然我們不想到三惡道去受苦,但卻不斷地創造三惡道的業力,因為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怎麼辦?

我們必須要仰仗三寶的加持,才能調伏心中的欲望之魔而得到解脫。這需要實踐兩個條件:「莫出我境」也就是不能離開佛陀及僧寶善知識;「莫違我教」是要我們經常聽聞佛法,懂得什麼是功德相、什麼是過失相。如果長時間沒有親近三寶,就只會親近心中的欲望,人生就僅有這二條路可以走。

身為有情眾生,離苦得樂是我們共同的心願,基於這樣的心情,而開始去修習善業,善業有二種差別:一是外道的善業,當我們在忍辱、布施、持戒的時候,心是向外去追求的,這樣的善業是一種福報的力量,這會讓我們有暫時的安樂,但是對於內心的煩惱和罪業,沒有對治的力量也就是不能產生一種解脫的功德。第二種叫聖道的善業,當在布施、持戒的時候,是從內心的道發動出來的,所以這善業本身不但給你一種快樂,它還會從內心中產生解脫的功德,能夠調伏煩惱和罪業產生解脫的功德。

所以佛弟子和一般外道的人在修習善業,最大的差別,就是佛弟子內心有三皈依的基礎,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基礎下,所以有解脫的功德,所以佛弟子的善業,叫波羅蜜多能夠到彼岸。外道也想離苦得樂,但是苦於沒有正確的方法,只能是盲修瞎練;佛弟子在趨向目標的過程中有正確的方法引導,而這方法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是佛弟子修行的根本,不論修習五戒十善、四諦十二因緣或六波羅蜜,都要以三皈依為基礎。宗喀巴大師說,佛弟子所修的善業若不與三歸依相應,就是外道法。

所以皈依在佛教的修行當中至關重要,因為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道」,失去這個「道」,離苦得樂就變成不可能,因為缺乏得度的善巧方便。
 
卷次 線上聽經
YouTube
聲檔
MP3下載
影音
WMV下載
講義 課程講記 複習提綱 名相解釋 註記
簡體 繁體 簡體 繁體
001
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