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三十頌 直解(淨律學佛院)

唯識學派的重要教法  出自千部論師天親菩薩

造頌者天親菩薩在唯識教派的地位,猶如智者大師在天臺宗的地位一樣。彌勒菩薩(唯識宗的初祖)將《瑜伽師地論》傳給無著菩薩(二祖),此時唯識的教法並不興盛。一直到天親菩薩(三祖)在被哥哥無著菩薩善巧度化之後,回小向大,也在大乘造論五百,其中包括很多唯識的論典,這時唯識的教義才真正發揚光大。

這位被後人尊為千部論師的大菩薩,在早期所造的唯識論典,大部分都是跟外道的辯論,就著某一個觀念的發明。而《唯識三十頌》是在他滅度的前一年應弟子的祈請,將唯識學主要的理論方法跟修學次第加以完整的介紹,是他最具代表性、思想最成熟的論典。

在「萬法唯識」的宗旨當中,「萬法」是所變現,「唯識」是能變現。萬法包括了所有十法界的色心諸法,有六凡法界生死的雜染法,也有四聖法界涅槃的清淨法。「唯」的安立是強調這一切法的生起都有一定的因緣╴╴它唯獨是我們的心識所變現。這樣就遮止了境界是離心而有,否定了部派佛教認為離開我們這一念心有法的存在。「識」的安立是在提醒非空的思想,遮止我們落入空網。就是說,雖然一切法是心所變現,但是我們心識的造作有一定的善惡的功能,這是不容許我們忽略的。這就使令我們離開小乘部派的著有,也離開中觀學者的偏空,引導我們悟入非空非有的中道實相。

關於萬法唯識的思想,雖然七歲的沙彌也能有一些概念,但一涉及這個心識是如何變現萬法的,就連出家很久的老和尚都很難瞭解這當中深妙的道理,原因就在於依文解義,有教無觀。凡夫的內心如果只有文字的理解而沒有經過止觀的訓練,當它跟法一接觸的時候就會認為這個法是有真實性的。也就是說這個法跟我的心沒有關係,它離開我一念的心而有它一個主宰的體性。這種心外有法的思想事實上是不對的那麼應該。怎樣去觀照呢?佛法講傳承,你一定要學習聖教量,依教起觀。蕅益大師提示我們,要掌控現前一念心識,依止教法來觀照我們內心的相貌。這有助於我們瞭解自己在整個成佛之道當中的定位,知道自己還有哪些努力的空間。這樣才能使廣大的教法有一個明確的會歸處。
 
卷次 線上聽經
YouTube
聲檔
MP3下載
影音
WMV下載
講義 課程講記 複習提綱 名相解釋 註記
簡體 繁體 簡體 繁體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19
020
021
022
023
024
025
026
027
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