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释疑

2025.02.06
唯识学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2025.02.03
你在修一个法门,如果你只是想生善,生起善根,依法就可以了。但是你要破恶,你要对治你心中的遮障,那一个有明了性的善知识就非常重要了。为什么呢?
2025.01.30
如何从唯识的角度观察「缘生性空」?
2025.01.27
既然在娑婆世界我们很难跟光明长时间在一起,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经常不离大光明的善知识的摄受呢?
2025.01.23
如何掌握唯识学的纲要?
2025.01.20
我们在娑婆世界流转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2025.01.16
我们心识中的盲点是什么?
2025.01.13
假设我们今天在娑婆世界继续流转,那么我们要跟圣人在一起,要亲蒙圣人的教化,只有哪两种情况?
2025.01.09
我们心识中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2025.01.06
一个往生的凡夫跟十方世界的大菩萨圣人,到了极乐世界是怎么相处的呢?
2025.01.02
能所之间,谁是重点?
2024.12.30
佛陀为什么要我们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2024.12.26
唯识学的大忌是什么?
2024.12.23
当我们对名号的功德生起信心以后,第二个要做的就是要发愿。那么,我能够真实地相信就好,为什么要发愿呢?
2024.12.19
第六意识的迷悟如何判断?
2024.12.16
这句佛号到底能够对你产生多大的灭恶生善的功能,为什么决定在每个人心中的信心?
2024.12.12
为什么做人时是转变生命的最大机会?
2024.12.09
净土法门整个修行的重点,就是要你能够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么怎么能够一心归命呢?
2024.12.05
业是谁造的?又是谁主导方向的?
2024.12.02
现在佛教界是众说纷纭,各说各话,那如何找到一条自己的路?如何把祖师的东西,把这条线接到自己的生命当中?
2024.11.28
往生的关键是什么?
2024.11.25
《佛说阿弥陀经》是一部相当重要的经典,尤其对众生的帮助更是殊胜,请问为何在五百结集的时候没有结集出来,而是在佛灭度以后才由部派中展转传出?一位净土的行者,对于他人的质疑应该如何解释(三)?
2024.11.21
是什么决定佛号能否到达净土?
2024.11.18
《佛说阿弥陀经》是一部相当重要的经典,尤其对众生的帮助更是殊胜,请问为何在五百结集的时候没有结集出来,而是在佛灭度以后才由部派中展转传出?一位净土的行者,对于他人的质疑应该如何解释(二)?
2024.11.14
如何处理生命的盲点?
2024.11.11
《佛说阿弥陀经》是一部相当重要的经典,尤其对众生的帮助更是殊胜,请问为何在五百结集的时候没有结集出来,而是在佛灭度以后才由部派中展转传出?一位净土的行者,对于他人的质疑应该如何解释(一)?
2024.11.07
凡夫造业有哪两种差别?
2024.11.04
极乐世界为弥陀一期的应化示现,当他的因缘结束以后,如果众生以临终十念称名,佛要如何酬答本愿?
2024.10.31
若要了生死,第六意识最重要的功课是什么?
2024.10.28
“我在娑婆世界历事鍊心”,如果你是一个生死凡夫,你没有资格讲这句话!为什么?
2024.10.24
第七意识是如何影响第六意识的?
2024.10.21
为什么我们修行要选择环境?
2024.10.17
自我意识是怎么来的?
2024.10.14
为什么不能够用圣道门的名相来为净土法门判教?
2024.10.10
如何利用「恒转如暴流」的特点引导生命?
2024.10.07
在娑婆世界成就不退转与在极乐世界成就不退转有什么差别?
2024.10.03
如何理解阿赖耶识恒常相续的功能?
2024.09.30
这个不退转的内涵有哪些?
2024.09.26
凡夫对人生的观察和佛法的因缘观有何不同?
2024.09.23
佛陀为什么劝我们发愿往生净土?
2024.09.19
凡夫临命终时,八识的表现如何?
2024.09.16
信心如何才不会偏差?
2024.09.12
如何理解第八识「受熏持种」的作用?
2024.09.09
我们在建立信心的时候,要避免哪两种偏差?
2024.09.05
我们的心识是如何被「境界风所吹」?
2024.09.02
同样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果地功德的受用有没有差异(二)?
2024.08.29
如何做到性相圆融?
2024.08.26
同样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果地功德的受用有没有差异(一)?
2024.08.22
佛法中,经典与注解的不同说法是否矛盾?
2024.08.19
我们如何来建立对极乐国土果地功德的信心?